聖耶德納僧學院
「Diamond Institute of Dhammacariya」
表達了一種無畏的金剛喻心……

2003年從斯里蘭卡回到緬甸後,薩薩那瓦拉有緣如願接收了仰光的一間寺院,將其改名為聖耶德納(Seln Yatana),並建設成僧學院。4.「Sein」在緬文中是「鑽石」的意思(該僧學院的英文名稱即為Diamond Institute of Dhammacariya) ,他為自己的僧學院取這個名字,表達了一種無畏的金剛喻心。薩薩那瓦拉也隨之成為了大家熟知的聖耶德納西亞多。

寺院被聖耶德納接收以前,住寺的僧侶們持戒一度鬆弛,有的比丘喜歡奏樂,甚至嘗試製作音樂廣播劇。

聖耶德納西亞多不齒那一類違背經典戒律的行為,下決心轉變那種不如法的風氣。他認為,出家人在僧學院修行的目的是學習做文雅的僧侶,度化自己與眾生。僧人在如法如律的生活中,要參加各種羯磨行儀,如誦戒、安居、處恣等,在民間則是宗教導師及知識分子。

想當初,釋迦牟尼樹下一宿、日中一食、三衣一鉢,如今聖耶德納僧學院建築與僧侶的日常用度皆極為簡樸,並且遵守著嚴格的作息:
4:00 起床
5:00 共修慈心禪
5:30 早餐
6:30 上課
7:45 50位比丘托鉢
7:45-10:45 其餘比丘上課
10:45 午餐
12:00-13:00 午休
13:00-16:00 上課
17:00 盥洗
17:00-18:00 經行
18:00 晚課
18:30-20:00 晚自習
20:00-21:30 背書
22:00 就寢

 

3年來,聖耶德納西亞多致力於僧學院的經營,學院規模從2003年的僅有五名比丘,發展至今已經有155名比丘常住。不過,其中僅有20位順利大學畢業,因為聖耶德納僧學院的畢業門檻較高,除了按照緬甸僧學院的一般傳統通過九級考試,背誦巴利文經典,成為合格的比丘,聖耶德納的學僧們還要通過三部經的考試:《婆羅夷經》、長部《戒蘊》、《法集論》及注釋。完成全部考試需要花費一至三、四年不等,最終可以完成的學僧,僅約十分之一。

 

佛陀開悟後,講經教學49年沒有中斷,他孜孜不倦教誨人們「心靈是行動的先驅」等法義。聖耶德納西亞多自1986年開始教授初、中、高級佛法課,多年來開筵講經,亦絲毫不曾鬆懈。此外,他授課之餘筆耕不輟,著作豐碩:
《佛傅及法論》
《佛像及佛功德》
《父母之慈愛恩重》
《實踐快樂的生命》
《無量佛及法―中部(一)》
《無量佛及法―中部(二)》
《無量佛及法―中部(三)》
《三藏判決論》
《法的禮物》
《巴利語法教學》
《護衛經義》
《護衛經詞句》
《發趣論詞句》
《巴利語法基礎》
《〈法句經〉注逐句翻譯集(一)》
《〈法句經〉注逐句翻譯集(二)》
《三藏法相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