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耶德納西亞多對應時代潮流
佛法的實相不會因為科技進步而被掩蓋,
反而能借助新的平臺得以更廣泛地傳播。

佛法與科技弘法緬甸保存了完整的佛教經文,彙總為用巴利文書寫誦讀的《三藏經》,奠定了本土的佛教文化堅不可摧

的基礎。

近年來,緬甸向一百多個國家開放旅遊簽證,大量外國遊客湧入,外資企業也相繼進入緬甸市場,手機、網路等新技術日漸普及。緬甸全國僧伽委員會 也就僧人是否可以使用科技產品如汽車、手機、電腦等,召開過多次會議。

在聖耶德納西亞多看來,現代科

技產品並非洪水猛獸。在佛陀弘法的時代,同樣有一些新鮮流行的東西,是那個時代的潮流。他認為今日的新科技產品若能夠善加利用,為弘法的目標而服務,是很好的一種工具。

所以聖耶德納西亞多對科技時代的佛法傳播保持樂觀,在緬甸國內先行倡導科技弘法。在功德主的支持下,聖耶德納僧學院開發了一款平板電腦內建的軟體:「Ipad Tri­ pitaka」 (三藏平板)系統,將不少經典數位化,目前已經配置了二千多臺IPAD供學僧們更便捷地參閱佛經,其他慕名前來請求載入軟體的也有一千五百多人次―這也是聖耶德納西亞多最感欣慰的成就之一。

目前,臺灣已有中華電子佛典協會(CBETA)的《漢文大藏經》電子佛典,《藏文大藏經》也建立了龐大的數據庫。聖耶德納西亞多對緬甸佛教也懷有同樣的希冀,並且致力於盡快完善「緬文˙巴利文」佛經索引系統。他相信,佛法的實相不會因為科技進步而被掩蓋,反而能借助新的平臺得以更廣泛地傳播。

功德主的支持除了上述的科技產品之外,尚有許多功德主的善行為弘法助一臂之力。例如功德主Khin Khin Yee (凱凱宜)女士,向聖耶德納西亞多提供距離仰光約77公里處的一塊一萬二千多坪的土地,用於建設私立僧伽大學。到時,學僧們在聖耶德納僧學院修完十個年級,便可以直接來此就讀大學。

 

佛法可隨心所處
1996年,薩薩那的表哥帶著做靈芝生意的凱凱宜去渺彌亞朝聖問道,與剛剛大學畢業的薩薩那瓦拉初次見面,大家相談甚歡。

有一天,在學校幫學生們上課的薩薩那忽然非常掛念功德主凱凱宜一家,心神不安到無法繼續上課,便匆匆寫信給他們。結果信抵達功德主手上的時候,他們家剛剛遭遇了一場火災。凱凱宜全家非常感動,當下捐出三萬緬幣印製一本佛傳和《初轉法輪經》。

在中國大陸,許多人一聽到「供養」三字,會讓人聯想到仁波切、上師、藏密、雙修等被汙名化的事例,而害怕錢財被騙,避之唯恐不及。而在緬甸,「供養」卻是從翁山蘇姬到反對派武裝頭目,每一個佛教徒從小到大習以為常的一種生活方式,像穿紗籠、吃魚湯米粉一樣,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我們的翻譯曾師兄,便以一人之力供養了緬甸第三大臥佛寺本生故事壁畫的一部分,還在全國各地的佛寺供養了貼在佛像上的金箔、寺院的佛龕、地板甚至水井等。

像凱凱宜女士這樣的大功德主,每天念想的,是自己右肩膀上背著法,左肩膀上背著佛,必須時刻精進,才能早日功德圓滿,所以,她每天工作到凌晨,很少鬆懈。

近年來,她又佈施二億緬幣,供養38間佛學圖書館、二間僧學院、一間寺院,並且護持全國佛學院共5046位老師每人10萬緬幣。同時,她還每年供養300位法師前往印度菩提伽耶朝聖。

聖耶德納西亞多曾說,他非常感激凱凱宜女士,功德主、大護法們與自己的關係,就如同阿育王的兒子摩哂陀 (Mahinda)尊者與阿育王(Asoka),誠哉斯言!

除了建設僧伽大學,聖耶德納西亞多另一個未來目標是,開辦專收外國人的寺院教育中心,並且以緬甸語教學。教導外國人佛教典籍是不容易的事,而且短期內難有效果。聖耶德納西亞多認為,以緬甸語教導外國人佛教聖典,會更容易和有效,這是因為老師自己精通緬甸語言,佛典中也是緬甸語言,而且比起其他語言,保存在緬甸語言文字中的佛教典籍與論書更為可

靠。他曾經認識一些資質優良的泰國僧侶,學習緬甸語言、通過法師考試後,來往泰緬兩國傳播佛法,還翻譯了巴利文-緬語大藏經20卷 (22本書)。一個越南和尚曾說:緬甸巴利文版的翻譯更接近佛陀的原始教義。因此,聖耶德納西亞多希望對外國人開設以緬甸語教學的寺院教育中心,令歷史悠久的緬甸佛教更為世人所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