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日下午幫忙向修行者分發非時漿時,遇到一位福建籍修行者,已在中心修行多年,亦親見過馬哈希尊者。老婆婆他鄉遇同胞,很是高興。簡單介紹後,她樂意接受訪問聊聊在此修行的經歷,但也十分謹慎地表示,中心持戒嚴格,採訪必須經由工作人員同意方可進行。
同辦公室負責人Daw Khin Htwe說起,她是全程悉心配合與照料這本書的人,但此時認為不妥。打擾修行,此前沒有先例。同行記者認為,這是寫字人的機會,愈難愈顯材料珍貴,應竭力完成訪問。而寺院、長老、侍者們、修行人們已無一不展露法喜的世界,體會比打破更有滋味。
我在長老允許下,去莫比道場訪問了他的中國弟子。
U Susila,中文法號善戒,目前已擔任寺院指導老師,負責為中國來的修行者們開示和指導。善戒曾在中國的漢傳寺院出家,與淨土法門不相應,還俗,來緬甸後再度出家。在家時讀過許多經典,千頭萬緒,來緬甸後,聽恰宓長老說,要腳踏實地的修行。三年,沒有使用過手機。過往的經歷,未來的構思,直到心回到當下。氣候、飲食、語言一關關地過。智慧的生長、毗婆舍那禪法的十六個層次慢慢顯現。

有過三位緬甸老師。一位告訴他要先實修,再研究理論。一位教他出家人的威儀,如何吃飯,如何講話,如何走路,不要東張西望……這些直接關乎修行。還有一位時常沉默。小參時報告許多,他一直不表態,最後再一句一句提點他。當時不喜歡這位老師,現在覺得沉默本身就是力量。他說了很多,也累積了許多交流的經驗,為自己日後擔任老師打下基礎。 寺院提供宗教簽證,每年簽一次,無需回國辦理。原計畫待五年,2015年是第六年,大長老希望他留在這裡繼續學習。
他說,待在這裡越久,對自己越好。緬語才剛開始學習,僅限於對著字典逐字翻譯經典和簡單交流,希望可以深入學習,以緬語為工具,深入學習上座部經典。
三年後開始擔任指導老師,充滿熱情,想要幫助所有人。講了許多許多,一天下來疲憊不堪。後來逐漸掌握分寸。 五年後第一次回家探親。意外受到歡迎,受邀指導禪修,停留了四個月。原先不理解的家人,見到他的成就及人們對他的尊敬,態度轉變。

圓出。圓滿的圓,出門的出。中國比丘,1984年生。在五明佛學院學過藏傳佛教,也在長沙的禪宗寺院學過漢傳佛教。以下是他的自述。
去年我在這裡呆了135天,今年也來參加雨安居。去年回去後,我發現過去的自己很宗教化。所以我提,要在佛法裡去宗教化,去掉宗教和迷信,然後遵循實踐。從前我是藏傳弟子,熱衷於祈禱和儀式,現在我把對上師的迷信破除了。佛陀說過,作為比丘,要反覆思考,就像錘煉黃金一樣,有道理就接受,沒有道理就不接受。不要因為「是佛陀說的」這樣的理由來相信它。我認為的宗教,是一種心理療法,比世界上流利的各種心理學流派更高明,擁有很多殊勝的方法,但已經偏離了佛陀的正法。
以前有人說,修行人有三種,上等修行人是每天都有進步,中等是每月都有進步,下等是每年都有進步。但是你說我這135天有什麼進步,我真的不清楚。
有時會覺得修行枯燥,起妄想。起煩惱的時候,用方法去對峙它。我不習慣用克服這個詞,把問題當成問題的時候,克服已經很困難了,我儘量用一種幽默的方式面對它。氣候和飲食,有時候會便秘,自己調理,我會針灸。葷素沒有不習慣。討論吃素吃肉這個問題叫出身論,是不必討論的。另外,吃素是由中國生成的傳統,從梁武帝開始,不是佛教裡的戒律。

對世俗生活的嚮往,確實有。比如說婚姻,我嚮往的。但是我嚮往一種最完美的婚姻。會有一個人愛自己一樣愛我,可能嗎?我愛我自己是無條件的,換一個人肯定是有條件的。比如一位漂亮女士在我面前,當然有時候會欣賞。但欣賞也是一種貪心。我會想到成本和收益,付出很多代價,得到的只是一點點。當然作為修行,這樣做並不好,真正有正念的時候應該會馬上發現。 戒喜,女,50歲。大學哲學老師。
我理解的佛法,就是身心解脫。死亡,是一個最大的恐懼,因此大家都在尋找安全感。功名利祿、所有東西,沒有一個可以去倚靠,唯有內心才可以安住,這是佛陀發現的。
馬哈希禪法就像一個大學課程,十六關,一級級走上去就好了。世間的學問也好,派別也好,會學到一大堆名詞,這些都是紙上談兵,沒有實際認證。就像你不可能讀一張游泳說明書學會游泳一樣。我現在需要的就是游泳,能讓我從苦海的這邊游到另一邊去。就這樣,扔到水裡我就會游泳。

未來,學習是一輩子的事。弘法的話,現在真正願意受教的人不多,不管是居士也好,師父也好,真正願意受教,願意學習的人不多。隨緣吧。
我現在理解死亡是一種識,前一念滅,下一念生,我的下一世就出生了,就這樣。它就是生生滅滅,長久以來只是念的生,念的滅而已。
訪問結束。回寺院告別,Daw KhinHtwe的告別語是,有空來這裡修行,你會比現在更快樂。
三次頂禮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