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民族服飾

上衣

男式上衣分襯衣和外農兩種。緬式襯衣多為白色長袖,立領。外衣分對襟衣和右衽衣兩種。右衽衣較為少見,男女均穿,男式比女式長。現在男性多穿對襟衣。對襟衣無領、窄袖,一般有五粒布扣,三個兜或無兜。女式上衣為素布或彩布做成的有衽薄外衣,無領、無兜、緊袖、緊身、短幅。

 

筒裙

緬族男女下身均著筒裙,筒裙又稱紗籠。筒裙一般長4.5尺,寬5尺,用整塊布縫接兩頭而成。男式筒裙稱作「布梭」,多由大花格布或冷色調棉布縫製而成。女式筒裙叫作「特敏」,顏色艷麗,上腰縫有兩三寸寬的腰邊,腰邊多為黑色。繫筒裙時,男子在腰間正前方繫紗籠結,女子在左側繫紗籠結。

 

二、生活風俗

如今,佛教思想已經深入到緬甸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,從生活方式、語言習慣、道德觀念、價值體系等各個方面,影響著緬甸人的日常,可謂無處不佛。

 

居住與佛

緬甸人的居室、店鋪裡都會供有佛龕或者佛像,就連汽車裡,一般都會掛有用來敬佛的鮮花。傳統的緬甸住房為木結構,分為上下兩層,上層住入,下層養牲畜和堆放雜物。正門外有樓梯。上樓梯後有一小廊,為脫鞋處。進屋後便是客廳。房頂為人字架構,用鋅板或白茅草鋪蓋。一般會在房子東頭設有佛龕或神位。佛龕中常放有佛像,供有鮮花、清水,裝有燈飾。

家中設有佛龕,要舉行供奉儀式,即選擇吉日良辰,從寺院請來僧侶,向僧人供奉齋飯,僧人們則在佛龕前,念誦經文。主人跪在僧侶身後聽誦經文。儀式結束,家中佛龕裡的佛就成真佛了。

 

 

出生習俗

緬甸的出生禮儀繁多,剛剛出生時有得子儀式,6個月時要舉行餵飯儀式,而每個儀式都會講僧侶誦經祈福,希望除邪祛禍,聚集褔祉。嬰兒出生後一至兩周內要舉行洗頭禮,目的在於替嬰兒 避禍消災、以使其健康成長、長命百歲。行洗頭禮一般要準備3份祭禮,分別給佛、父母和神祇。小孩出生後第14天常要舉行命名禮。命名禮開始的時間 由鄰居長者或星相師選定。行命名禮時,由長輩或親友為孩子起名字,小孩的父母則從中間選擇一吉名作為孩子的名字。

結婚習俗

緬甸習俗,每年的緬曆4月15日到7月15日是僧侶的安居期。在此期間,佛教信徒不能舉行婚禮。大多數緬甸青年在安居期以外舉行婚禮,而婚禮的第一項內容就是誦經。然後,司儀禮拜五大無量,即佛、法、僧、父母和師長。接著,司儀誦經請佛,引導新人禮拜佛、法、僧、父母及師長,以感激五大無量的恩德。禮畢,儀式才進入其他階段。

 

葬禮習俗

緬甸人對葬禮很重視,這顯示出信仰佛教的民族對來世的理解和追求。在緬甸,人去世後,家屬要在當日或是次日上午,佈施齋飯。入殮前,要在死者嘴裡放一些零錢,俗稱「渡船費」。佛教認為,人生在世積德行善,死後可以渡過苦海到達極樂世界,為了讓死者能上渡船,在其嘴裡放一些錢財,作為渡船費。緬甸以土葬為習俗,入殮時請僧人為死者誦經和導路。同時,僧人們還要為送葬的人們講授五戒,勸導眾生從善。事後,亡者家屬要向僧人們佈施袈裟等物品,並舉行分福活動。葬後七天,死者家屬還要佈施一次齋飯。

社會狀態

受佛教業報輪回等思想的影響,緬甸人將「十善業」和「十惡業」等佛教教義視作行動的基本準則,所以,緬甸人樂善好施,友好相處,民風淳樸和善,精神狀態平和安定,社會治安狀況良好。